当下,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在国内市场可谓风生水起,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对于各大自主品牌而言,想要在国内销量上更上一层楼,已然是困难重重。于是,它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仍具巨大发展潜力的巴西市场,这片市场宛如一片尚未充分开发的蓝海,充满了无限商机。
与长城、比亚迪在巴西直接建立工厂的模式不同,吉利选择了一条更为便捷的路径——与在巴西汽车产销领域深耕多年的雷诺达成合作。如今,雷诺在某种程度上,正逐渐成为中国品牌在巴西市场的“代工伙伴”。

11月3日这一天,吉利控股集团以及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与雷诺集团正式签订了巴西战略合作的最终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借助雷诺巴西公司(Renault do Brasil)的平台,共同生产并销售吉利与雷诺的新能源车型。
在与吉利完成合作之后,雷诺集团首席增长官法布里斯·康博利夫(Fabrice Cambolive)透露,雷诺正在与奇瑞等汽车企业进行洽谈,探讨合作生产与销售汽车的可能性。
难以重返中国市场的雷诺,甘愿为中国车企提供服务
熟悉雷诺的人都知道,雷诺已经退出中国市场多年。其退出中国市场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产品难以跟上中国市场快速发展的步伐。尤其是在电动化与智能化方面,雷诺的产品明显滞后,基本上已经与中国市场渐行渐远。不过,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技术与供应链方面的优势,却让雷诺十分眼馋。为此,雷诺前不久还专门成立了中国事业部,其主要目的就是学习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与供应链资源,为其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奠定基础。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雷诺想要再次反扑国内市场,希望十分渺茫。

依据雷诺与吉利签署的最终协议,雷诺将向吉利出售其巴西子公司26.4%的股份。作为巴西协议的一部分,吉利将利用雷诺位于巴拉那州圣若泽杜斯皮尼艾斯的工厂,组装吉利品牌的汽车,并通过雷诺的销售网络进行销售。而雷诺则会使用吉利的汽车架构,为巴西市场开拓其他细分领域。
康博利夫表示,双方此次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提高工厂的利用率。该工厂的年产能大约为40万辆,但目前的产能利用率仅约50%。
从这份协议来看,雷诺通过出售股份,换取了与吉利的技术合作,不仅优化了工厂的产能,还能借助吉利汽车架构拓展其在巴西市场的业务。对于吉利而言,以相对较少的资金投入,就能够在巴西拥有一套完整的产销体系,这有助于其迅速打开巴西市场的大门。可以说,这次合作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互利共赢的。
与吉利的合作,也让雷诺看到了新的盈利途径。康博利夫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种结盟无疑是一种成功的合作模式,因为我们正在扩大对不同平台、工业工具、工程设计以及分销网络的利用。”

尽管雷诺的工厂生产的是其他品牌的车辆,但至少能够带来收入,工厂也不会闲置,经销商也能通过销售车辆获取利润,这些都是合作带来的积极成果。
这位高管还表示,不排除在其他市场与其他制造商达成类似交易的可能性。他补充说,奇瑞是雷诺正在接触的汽车制造商之一,双方正在就类似的合作关系进行探讨,不过目前尚未最终确定任何项目。
然而,奇瑞在巴西已经拥有自己的工厂。如果选择与雷诺合作,奇瑞需要综合考虑自身的产品结构以及投入产出比。与雷诺合作,奇瑞能够快速实现生产,加快产品推广的节奏。在当前中国车企纷纷加大在巴西市场投入的情况下,奇瑞汽车也希望能够在巴西市场巩固其地位,因此与雷诺合作的可能性较大。
而对于自身技术相对薄弱,又不愿完全退出市场的雷诺来说,借助与中国品牌的合作,不仅能够获取利润,还能通过技术合作拓展市场。雷诺通过与吉利、奇瑞等公司合作,能够迅速弥补自身的短板,增强产品在特定市场的竞争力。这也是雷诺愿意与中国车企合作的关键原因。

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巴西市场潜力巨大
如今,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已经占据了绝对主导的地位。以1 - 10月的销量数据为例,比亚迪累计销量达到3701852台;奇瑞集团累计销售汽车2288929辆;吉利汽车累计销量为247.73万辆;长城汽车累计销量106.64万辆;长安自主品牌销量为201.6793万辆。这五家自主品牌基本上占据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由此可见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有多么激烈。
在红海市场想要实现销量增长,确实困难重重。因此,利用中国新能源技术去海外市场寻求增量,相对来说是一条更为可行的道路。
据统计,去年巴西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以及油电混合动力车的销量合计超过17万辆,同比增长85%。

随着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需求的持续增长,巴西市场正逐渐成为中国车企眼中的新增长点。
今年7月,比亚迪在巴西巴伊亚州卡马萨里举行了巴西乘用车工厂首车下线仪式。而在今年一季度,比亚迪在巴西的销量就突破了2万辆。
此外,今年8月,长城汽车巴西工厂正式竣工投产;零跑汽车也计划在今年11月初在巴西启动销售工作。

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看来,选择合适的海外目标市场进行“直接生产”,是车企实现国际化的必然选择。从“国内生产、全球销售”向“全球生产、全球销售”转变,中国车企正在加速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的全球协同发展。
从雷诺在巴西市场积极“招商引资”的举动,也可以看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的优势。未来,我们将会看到更多中国汽车品牌促成反向合资建厂、收购当地工厂的故事。这也使得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新能源车市场快速洗牌的格局中,拥有了更多的发展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