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东风集团内部迎来两大重要事件。首先,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岚图汽车”)完成了工商注册信息的变更,正式更名为“岚图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据东风集团股份此前停牌后发布的公告,岚图汽车距离通过“介绍上市”方式登陆资本市场已指日可待。
其次,当晚,东风集团股份正式发布公告,宣布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襄阳控股及襄高投资共同签署了投资合作协议,计划通过出资方式携手成立一家新的合资公司。其中,东风集团股份出资的无形资产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包含了猛士系列品牌的商标权。结合猛士品牌与华为近期的一系列合作动态来看,猛士乃至整个东风集团对于“智能越野车”这一细分市场的IP打造,显然有着更为专注和深入的布局。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东风集团在这一天内所进行的两大动作,均紧密围绕其自主品牌展开。此前,东风集团已成功完成对东风奕派科技旗下奕派、风神、纳米三大自主品牌的整合工作。随着东风乘用车新能源“跃迁行动”的全面启动,整个战略布局正日益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与活力。
岚图启航、猛士“扩容”东风自主再掀变革浪潮?
岚图汽车的工商变更,其实在业界预期之中。早在8月22日,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489.HK)便已发布公告,透露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将通过介绍方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此次工商变更,无疑是岚图汽车迈向港股上市道路上的关键一步,标志着其上市进程正稳步向前推进。
近年来,岚图汽车的发展势头颇为强劲。从销量数据来看,2024年全年,岚图汽车实现新车交付85697辆,同比增长约70%。进入2025年,其增长势头依旧不减,1-8月累计交付量已达81768辆,同比增幅高达92%,其中8月单月交付量更是突破13505辆,同比增长119%。在高端豪华新能源品牌阵营中,岚图汽车的增速表现尤为抢眼。
与此同时,在宣布将以介绍方式在港股上市后,岚图汽车也陆续推出了多款具有竞争力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技术层面,岚图汽车发布了岚海智混技术,作为全球首款智能超混800V技术,它凭借全域800V系统、5C超充以及大电量电池的综合技术方案,充分展示了岚图汽车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深厚实力。产品层面,全新岚图知音和2026款岚图梦想家相继上市,且从订单数据来看,市场反响热烈,前者上市仅12分钟,大定订单便突破3000辆,后者上市18小时订单量更是突破10000辆。
这一切,似乎都在为岚图汽车的上市之路铺平道路。相比之下,猛士品牌的变化则更加令人瞩目。根据东风集团股份的公告,此次出资给合资公司的无形资产使用权中,不仅包括了车型平台及智能驾驶专有技术资产组的许可使用权,还涵盖了猛士系列的商标权。这意味着,这家新成立的合资公司极有可能将采用猛士品牌作为其核心标识。
从今年猛士品牌的一系列变化来看,猛士M817的推出无疑打破了猛士品牌以往的传统调性。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表示:“越野其实与大众的日常生活感觉相去甚远,我认为90%甚至更多的时间,车辆都是在城市道路上行驶,而非越野场景。”换言之,与猛士917相比,猛士M817似乎并不那么符合传统越野车的定位。
有报道指出,猛士科技将继续深耕硬派越野市场,而新成立的合资公司则将主攻城市轻越野领域,两者形成互补之势。这也恰好契合了当前“方盒子”车型市场的分化趋势,类似于捷途与捷途纵横、方程豹豹与钛等系列的布局。当然,猛士在公司架构上的调整则有着其独特的考量。
自主阵营重构东风意欲何为?
这并非东风集团首次对其自主品牌阵营进行改革。早在2025年6月,东风汽车集团便正式宣布成立“奕派汽车科技公司”。与两年前对奕派、纳米、风神三大品牌的一体化运营相比,此次的奕派科技更像是一次“组织级”的重塑,它成为了一家独立、完整、从产品开发到销售全链条自营的科技型公司。
东风奕派汽车科技公司总经理汪俊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去,我们的研产供销服体系分散在不同的公司之中,这种架构本身就容易导致信息传递的偏差和决策效率的低下。现在,通过组织整合,我们实现了全价值链的闭环管理,这是一个质的飞跃。”算上岚图汽车的介绍上市和猛士的“扩容”,东风集团旗下自主乘用车品牌在年内均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那么,东风集团究竟意欲何为?又为何要如此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呢?所谓“改革不问前程,只问初心”,东风集团对自主品牌阵营的调整,或许可以从行业趋势以及其自身处境两个方面来探寻答案。近年来,在中国汽车行业新能源转型的推动下,市场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自主新能源品牌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在新能源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拉动下,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8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达到了69.5%,同比上升2.6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尚处于电动化转型摇摆阶段的合资品牌市场份额则继续下滑,与去年同期相比,除德系市场份额保持在12.8%外,其他国别车系的市场份额均在10%以下。
在此背景下,如广汽、上汽等过去以合资品牌为销量支柱和利润来源的大型汽车集团,均将希望寄托在了自主品牌上。广汽的番禺行动、上汽的大乘用车板块战略,均聚焦于提升自主品牌的竞争力。东风集团自然也不例外,其乘用车新能源“跃迁行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聚焦东风集团自身来看,提升自主品牌竞争力也显得尤为必要。
半年报显示,上半年, 东风集团股份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5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骤降92%,而去年同期的数据为6.84亿元。对于业绩的显著波动,东风集团曾指出,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合资非豪华品牌市场不断走低,造成合资乘用车业务销量与利润双双下滑;二是为应对市场激烈竞争,公司在自主业务上的研发、品牌塑造、渠道拓展及市场推广投入均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