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国际车展的热度还未完全消散,上汽集团已然以“八连涨”的傲人姿态,在市场中持续领跑。
这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其实早已在其半年报中初露端倪。在2025年的上半年,上汽集团交出了一份极具分量的答卷。半年报数据显示,公司整车批发销售量达到205.3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2.4%;而整车零售量更是高达220.7万辆,稳居国内行业榜首。
在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中,自主品牌的销量尤为抢眼,达到了130.4万辆,占比提升至63.5%;新能源车的销量也达到了64.6万辆,同比增长高达40.2%。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上汽集团的利润也实现了飞跃。今年上半年,公司合并营业收入达到了2995.9亿元,同比增长5.2%;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60.2亿元,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更是高达54.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32%。
步入下半年,上汽的增长势头依旧强劲。7月份,公司单月销量达到了33.8万辆,同比增长34.2%;而刚刚公布的8月份数据则显示,整车销量攀升至36.3万辆,同比增长41%,其中自主品牌和新能源车的销量均大幅增长五成,实现了自年初以来的“八连涨”。
在中国车市竞争激烈、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上汽集团的这份表现无疑彰显了一个事实:改革的红利,已经开始在上汽身上显现。
这份“量质齐升”的背后,并非仅仅依靠几款热门车型的短期拉动,而是上汽在组织体系、产品矩阵、技术路径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整后的综合体现。
从组织架构到产品布局,从国内市场到海外市场,上汽的改革正在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推动着这家中国最大的车企重新定义增长的质量和节奏。
利润飙升的“内在逻辑”
如果说销量的增长是最直观的指标,那么利润的修复则是改革真正的底气所在。
今年上半年,上汽的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增长85.9%,归属于母公司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更是实现了翻番增长。这些财务指标的显著改善,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上汽在组织与经营方面的深层次改革。
在过去的一年里,上汽对自主品牌乘用车与商用车业务进行了整合管理,构建了更加灵活高效的运营体制。
其中,乘用车板块引入了类似华为的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与IPMS(集成产品营销体系)模式,对产品定义、成本控制等数十项业务流程进行了全面优化;打通了整车开发的全链路,全面推行敏捷开发流程,将产品开发周期缩短至18个月。
这意味着,上汽能够更迅速地捕捉市场需求,并将创意转化为量产车型。
组织架构的重塑提升了研发与生产的效率。以8月5日上市的全新MG4为例,该车型从概念设计到量产下线仅用了14个月,比传统流程缩短了约40%。这种高效响应能力的背后,是研发、生产、供应链体系的深度协同。
这些综合改革举措在销售数据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自主品牌的销量稳步提升,带动了利润的修复和经营质量的全面改善。
在商用车方面,上汽成立了新的董事会和执行管理委员会,推动了大通与依维柯的双品牌融合,使得门店资源更加集中,销售与服务能力同步提升。
这些举措不仅改善了商用车的经营质量,还使其在新能源物流车、轻客等细分市场中脱颖而出,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
与此同时,渠道质量的提升也功不可没。
今年上半年,上汽积极响应国家“以旧换新”政策,结合地方政府的促消费举措,推出了一系列置换补贴、购车礼包、售后权益等优惠政策。终端零售的“优结构”效应逐渐显现,渠道价格秩序得到了改善,经销商的盈利质量也随之提升。
这种良性循环使得上汽在销量增长的同时,也能够维持利润的修复与提升。
换句话说,组织效率与渠道质量的双重提升,正是上汽能够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稳住基本盘的内在逻辑。
高价值供给破解市场难题
销量的持续增长离不开新品的拉动。
今年上半年,上汽已经陆续推出了荣威纯电D6、全新智己L6、别克GL8陆尚、宝骏享境等多款新品,持续丰富了产品供给,并进一步强化了“长续航、智能操控、安全品质”等品牌标签,努力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下半年,尚界H5、全新MG4、荣威M7 DMH、智己LS6/LS9、奥迪E5 Sportback等重量级车型也将陆续上市。这些车型覆盖了轿车、SUV、MPV等细分市场,形成了多元化的产品矩阵,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这些新车的共同特点是“高价值配置”。
尚界H5作为上汽和华为联手打造的首款车型,已经在成都车展上正式亮相。作为鸿蒙智行旗下“五界”中首个面向20万级主流市场的产品,尚界H5融合了上汽70年造车底蕴带来的品质与安全,以及华为鸿蒙智行智能出行解决方案的先进技术,上市即搭载了华为ADS4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堪称下半年最值得期待的新车之一。
已经亮相的智己LS6,首发便搭载了“恒星超级增程”技术,采用了行业最大的“66kWh800V增程电池方案”,CLTC纯电续航超过450公里,更带来了超过1500公里的全程顶级电车体验,同时兼具超高安全保障与低温畅行能力。
荣威M7 DMH则通过同级最长的160公里纯电续航和2050公里综合续航,重新定义了中大型新能源轿车的价值区间。
在技术层面,上汽加速了多项关键创新的量产化进程,进入了关键技术“快迭代”的阶段。目前,上汽正在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以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当前,上汽集团正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加速推进第二代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突破与产品性能优化,同时携手OPPO完成生态域智能座舱系统的跨界整合。这两项尖端技术已率先搭载于全新MG4车型,实现规模化量产并投入市场,目前该车型预售订单量已突破4.5万台。在智能驾驶领域,端到端大模型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智己L6车型,并通过持续迭代保持技术领先优势。
从新能源电池到智能交互系统,从混合动力架构到自动驾驶辅助,上汽集团正通过技术快速迭代与产品线垂直渗透,将原本专属于豪华车型的高端功能加速导入主流消费市场。这种从功能堆砌向价值创造的战略转型,正是上汽应对复杂市场环境的破局之道。面对行业价格战加剧与竞争格局重构的双重挑战,唯有通过技术确定性抵御市场波动性,方能在行业深度内卷中掌握战略主动权。
全球市场布局与生态体系协同,构建第二增长引擎
在国内市场巩固领先地位的同时,上汽集团正通过海外扩张与产业生态合作开辟新的增长空间。数据显示,2023年1-8月,上汽海外市场累计销量达66.4万辆,同比增长2.3%。其中,MG品牌在欧洲市场前8个月终端交付量突破20万辆,同比增幅达20%,成为欧洲市场销量领先的中国汽车品牌。具体来看,MG品牌在挪威7月跻身汽车销量前五;西班牙市场前7个月累计销量突破2.9万辆,同比激增60%;捷克市场同期销量同比增长24%。
在新能源出海领域,智己汽车加速全球化布局,IM5、IM6等车型相继登陆泰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市场,有效提升了上汽集团的国际品牌影响力与盈利水平。这些市场突破彰显了上汽集团海外战略的前瞻性布局。目前,上汽产品已覆盖全球170余个国家和地区,形成欧洲30万辆级核心市场与美洲、中东、澳新、东盟5万辆级区域市场的梯度布局,海外累计销量突破600万辆大关。在合资业务企稳回升的同时,自主品牌的全球化突破正为上汽创造新的增长极。
更值得关注的是,上汽在生态协同领域的创新实践。与华为联合打造的首款车型飞凡H5于8月25日启动预售,18小时内订单量即突破5万台,印证了上汽制造+华为智能的协同效应。与OPPO的深度合作,则使上汽在智能座舱与车机互联领域保持行业领先。通过人-车-生活生态战略,上汽基于自研的银河全栈座舱3.0系统,实现了对鸿蒙、安卓、iOS三大手机操作系统的全面兼容,手机品牌覆盖率超过90%。
在生态场景拓展方面,上汽与战略合作伙伴深度融合,构建起涵盖手机、智能手表、无线耳机、AR眼镜等设备的全场景互联体系,实现设备间无缝切换、数据同步与零学习成本操作,达成100%全车功能控制。这种内外双循环的发展模式,不仅带来销量增长,更推动了盈利结构优化与产业生态重构。
若将组织优化与技术革新视为上汽稳住基本盘的内功修炼,那么全球化布局与生态协同则构成其开拓新增长空间的外功拓展。在智能驾驶领域,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汽智己汽车联合享道出行、友道智途获得上海市首批L4级自动驾驶示范运营牌照,成为业内唯一在乘用车与商用车领域均取得无驾驶人牌照的企业,提前布局未来出行服务的商业化场景。
从经营修复到技术迭代,从市场拓展到生态构建,上汽集团的八连涨业绩绝非偶然,而是深度改革红利持续释放的必然结果。在行业层面,上汽的转型实践为国有车企提供了通过组织重构与技术赋能提升运营效率的可复制范式,印证了效率红利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下一阶段竞争的核心要素。
在市场维度,上汽丰富多元的产品矩阵与高端配置方案,精准满足了消费者差异化需求,显著提升了中国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在社会价值层面,上汽的改革不仅保障了就业稳定与供应链韧性,更通过L4自动驾驶示范运营与新能源技术普及,推动了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形象升级与公共服务品质提升。这种多维度的价值创造,正重塑着中国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